“夫妻本身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轮胎车轮业正在深度洗牌,厂家与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未来合作的前景笔者认为也不明朗,“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对厂家来说品质升级品牌营销是必经之路,而对经销商呢?对门店呢?本文仅是探索...
行业冰期:轮胎业经销商面临的挤压与困局
一、经销商正在面临以下三种势力的挤压,而且越来越严重:
第一种挤压:被厂方挤压,尤其你时,“待你如贵人”;不用你时,“弃之如敝履 ”。
1、厂家的不地道:政策的多变、价格的多变、缺乏诚信与稳定,犹如今年春天的所谓涨价与五月的价格下滑,过山车一样,直接坑苦了囤货者;
2、厂家一直试图要打劫经销商与终端,千方百计直接联系大客户;
3、厂家出于消化库存的目的,多增牌子,多设渠道;甚至渠道下沉,本来就僧多粥少,让市场更乱,占用更多的经销商资金。
第二种挤压,被门店冷落,甚至不当做人,门店对经销商“翻脸比翻书还快”。
1、动不动就求赊货。甚至说某些门店之所以能做起来,完全是靠中间商的资金给支撑起来的,一个门店代理多家品牌,依靠压资金;
2、门店背叛,窜货者之所以存在,多数是门店贪图小利。
第三种挤压,同业无底线
那些后起的经销商多数代理的新牌子,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无所不用其极。更进一步惯坏了门店,还伤害了门店经销商的总体认知。
同业者继续增多。挤压还在继续。
二、中国运输行业正在转型期:
社会正在进行变革,出于对运营车辆管理的必要性,成立以政府牵头的国有客运公司与货运公司已经成为必然。卡客车的管理权与名义上的所有权都会转在交通运输公司。那么一家运输公司下辖几千甚至上万车辆,以集团用户的名义叫板厂家或品牌商,直接忽略了经销商的存在,几乎已成定局,甚至有的运输公司直接加上轮胎经营这个项目,也未可知,散户越来越少了,甚至不存在了,那么经销商和门店还会卖给谁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三、政策挤压迫使厂家转型合并:
为了还人民蓝天白云,国家要关闭那些排放大污染大的企业,轮胎企业正在被关停的风口;近期银行压缩银根强势抽贷,又有多少民营的轮胎企业正在破产倒闭?上游的厂家被政策挤压,淘汰了弱者,品牌有急剧减少的趋势。原先你可能是香饽饽,很多厂家要通过你来分销;现在厂家的树木忽然减少了,你还会像原来那样吃香吗?
挺过严冬:处在挤压危机中的轮胎经销商如何破局重生
至于处在困境中的轮胎经销商如何破局,众说纷纭,但几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轮胎经销商转型突破的七种参考思路:
1、资金充裕的中大型代理商,可以联合其他地区的同行共同升级做品牌商(在授权地区运营),按照平台统一模式运营,全国联采联销,共享品牌所有权;
2、在自己的竞争优势地区借助某些平台增加服务项目譬如道路救援等,深挖市场,增大营收能力;
3、在本地具有强大用户资源与个人美誉度的代理商,可以轻产品、重服务,嫁接更多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增大对用户的服务能力;
4、有的经销商拥有仓储便利,可以做供应链+仓储+物流+门面等服务,为他人的交易提供便利。譬如以仓库安装监控和进出库扫码设备,根据出库数量收取比例服务费;
5、地区中小型代理商可以以省为单位,联合其他地市同行联采联营,提升联合采购的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地区联营;
6、有的代理商当然可以继续单打独斗,不过应采取扩大商品品类的方式,深耕地区优势市场;
7、有的代理商可以考虑跨界转型,链接司机用品比如职业防护用品等,跨行业提供服务。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