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上游相关 正文

“世纪工程”开工!或带来百亿级轮胎市场需求

2025-07-23中国轮胎商务网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42.jpg

  这项总投资约1.2万亿元、人类史上最大的超级基建工程,对轮胎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带动潜力。

  直接带动约500亿轮胎需求

  三峡工程(总装机约225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与之相比,雅江工程预计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万千瓦级别,相当于“再造3个三峡”!

  据此推断,雅江下游水电工程砂石骨料需求量巨大,而土石方开挖、填筑又是轮胎消耗的核心驱动。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45.jpg

  预估雅江工程的土石方量为三峡工程(约3亿立方米)的2倍以上,即6亿立方米;混凝土量预估为三峡工程(约2800万立方米)的1.5-2倍,即4000万-6000万立方米;隧道里程方面,藏东南复杂地质条件意味着超长隧道群,预估总里程远超一般项目。

  参考类似规模矿山/水电项目经验,土建高峰期需投入大型设备数千台;而高原、复杂地形、恶劣天气、非铺装路面等极端工况,显著提升轮胎磨损率。

  车辕车辙预计,该工程需要大型矿用自卸车 (100吨级以上300-500台 、大型挖掘机/装载机1000-1500台、推土机/平地机等500-800台,合计主要工程机械:约2000-2800台。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47.jpg

  年均建材运输量按工程总量分摊到15-20年,结合高原运输效率折减,保守估计年均需完成3000万-5000万吨货运量。

  假设主要由40-60吨级重卡承担,考虑到高原、长途、路况差导致效率降低,单车年运力约1万-1.5万吨 ,所需重卡数量约2400辆。

  我们将该数据导入到deepseek,让其根据各车型的轮胎替换率、轮胎均价,预估出雅江工程每年可带动的轮胎销量与价值量,以下为推测数据: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53.jpg

  鉴于三峡工程建了12年,雅江工程的建设时间只会更长。如果按15年建设周期,预计该项目将直接带动92.55-200.4万条OTR/TBR需求,总销售额约245.61-517.47亿元!

  间接带动区域轮胎市场繁荣

  除直接带动作用外,雅江工程建成后带动的区域经济转型,将创造比建设期更持久、更多元的轮胎需求。

  摩根士丹利预测,雅江工程将带动西藏GDP年均增速提升至8%以上,未来10年衍生交通、基建等配套投资超2万亿元。

  例如,工程的建设必然会修建多条公路,且是要能转运大型设备的高等级公路。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53.jpg

  水电站建设地点位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目前,派墨公路(派镇至墨脱)和扎墨公路(扎木镇至墨脱)正在修建,察墨公路(察隅到墨脱)正在规划,这些线路将使藏南地区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更好沟通内陆、辐射周边。

  在旅游业方面,三峡大坝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直接拉动周边城市GDP增长12%,西藏旅游收入潜力更大,预计将创造更多出行需求。

  此外,重大工程的建设必将带来巨量的投资和就业。还是以三峡工程为例,其在建设阶段创造约2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在运营维护阶段创造约1万个长期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岗位约10万个——雅江工程给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就可以预见了。

  OTR行业重大机遇

  年均6-14万条高价值产品的增量,对国内OTR和TBR头部企业是重大机遇。事实上,近两年在OTR领域投资的企业不在少数。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357.jpg

  2024年,朝阳浪马轮胎公司年产20万套非公路轮胎项目首胎下线;吉林玲珑轮胎年产14万套非公路轮胎项目投产;海安橡胶规划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通用股份10万条OTR技改项目正式迈入投产。

  2025年,浦林成山总投11.69亿元的非公路轮胎绿色智能工厂项目进展顺利,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风神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已经开工,正进行第二次募资......

微信图片_20250723090400.jpg

  雅江项目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包括复杂的地质构造、高海拔施工环境、极端天气环境等,对轮胎性能的要求奇高。这将倒逼企业加速研发高原、抗切割、超耐磨的特种轮胎,提升技术壁垒。

  同时,企业应在西藏及周边建立和强化销售、服务、翻新网点,提升区域覆盖能力。

  雅江项目不仅能带动行业发展,更将重塑中国OTR轮胎产业的技术高度与全球竞争格局。可以预见的是,西藏的冻土与紫外线,正成为检验轮胎科技的终极考场。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 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5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98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