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润滑油和轮胎行业摸爬滚打的各位同仁,想必对 “内卷” 一词有着切肤之痛。当前,咱们这两个行业深陷价格战的泥沼,就像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苦战,疲惫不堪却又难以突围。这几年的市场,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触。价格战如汹涌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看似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各类乱象丛生。我们中的许多企业,在这场“厮杀”中苦苦支撑,利润越来越薄,发展越来越难。那些曾经坚守的品质、怀揣的梦想,在价格战的冲击下,似乎都变得摇摇欲坠。
今天,人民日报等三大央媒关于反“内卷”的发声,在行业引发热议,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中国轮胎商务网(tirechina.net)发起这份调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一起聊聊在价格战内卷引发的行业乱象里,最让您感到煎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究竟是什么?共同探索央媒反“内卷”理念对行业的启发与转型路径。
央媒反“内卷”核心观点解读
央媒一针见血地指出,无序内卷的本质是在资源错配下进行的存量厮杀。企业过度聚焦于价格竞争和份额争夺,却忽略了技术创新、模式升级以及价值创造,最终使得行业生态恶化,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形成了“多输”的局面。
央媒强调,实现优胜劣汰,需要市场竞争。合理竞争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让消费者得实惠,也保证企业获得足够利润,继续创新。低水平的“内卷式”竞争则会导致多输结局。
对于平台企业,央媒提出要从存量争夺转向增量创造。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通过技术突破、服务升级以及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去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进而实现行业整体价的提升。
润滑油、轮胎行业价格战内卷现状剖析
行业内卷特征
低价竞争常态化:在润滑油和轮胎市场,中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常常陷入低价竞争的漩涡。频繁的降价和促销活动,使得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次充好。例如,一些润滑油企业使用劣质基础油,虽然短期内凭借价格优势吸引了部分客户,但从长期来看,却导致设备磨损投诉不断,极大地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口碑,也使得消费者对国产油液和轮胎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创新投入不足: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润滑油和轮胎行业的头部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际上如壳牌、米其林等巨头,研发占比超过8%,而我国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普遍低于5%。这直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以长寿命润滑油和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为例,这些高端领域的市场份额大多被外资品牌占据,本土企业难以与之抗衡。
产业链协同低效:在产业链上游,当橡胶、添加剂等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时,企业由于缺乏联合议价能力,往往只能被动承受成本压力。而在下游渠道方面,汽修厂、轮胎店等常被外资品牌 “绑定”,本土企业在渠道拓展和市场推广上陷入被动局面,无法有效地将产品推向终端消费者。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 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