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这些救命的汽车安全配置是怎么被减配的!

2016-05-10中国轮胎商务网

  减配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说原因的话,大致可以有三点。第一:自然是车企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刻意减少配置;第二:由于造车的材料成本高,为了控制车辆的价格,去减少配置;第三,低配的车其实有些消费者是不会选择的,让消费者购买中高配置的车,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利益,其实,为了一些消费者购车预算的考虑,某些减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迎合消费者才是企业的赚钱之道。但是,不能原谅的是,由于国家对一些安全配置并没有强制规定,所以很多车企连一些关键的安全配置都减配了,并且有些减配还很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配置容易被减配。

   1、悬挂摆臂

 

 

  悬挂的成本是仅次于发动机和变速箱,是汽车上面非常重要的部位,它在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方面意义非凡。然而,不少厂家更换了悬挂摆臂的材料,使用造价更便宜的材料,更换生产工艺,获得巨大利润,但使消费者在极端事故中可能导致悬架断裂等事件。并且这个在购车时是很难看到的,毕竟4S店不会把车抬起来给你看。

 

  悬挂摆臂的材料主要有四种:铝合金的,铸铁的,双层金属冲压件,和单层金属冲压件,质量和价格从高到低排下来,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差别了。最高和最低的价格差将近千元,假如是一款热门车,月销量五万辆,那么一个月车企就能省下来五千万。

 

   2、轮胎

 

 

  这是比较隐蔽的减配了,但是小编认为这个减配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概率最高,现在高速公路上很多意外都是由于爆胎引起的,那么就可以联想到轮胎质量了。在轮胎尺寸上面,有些车企也会做一些改动,变得相对来说窄一些,更多的车企是降低了采购标准。由于轮胎供应商越来越多,价格差异非常的大。比如国产的杂牌子和品牌轮胎,一套轮胎的差异可能达到1-2万元,所以可以想而知。

  而轮胎的宽度会影响刹车距离,轮胎的质量更是影响到轮胎开裂等。并且现在国内轮胎的质量标准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可以说还是90年代的标准,所以为了利益,轮胎制造商们自然就是按照标准来,但是这给安全驾驶带来严重的隐患。

 

  3、安全气囊

 

 

  说到安全气囊,虽然我们不愿意遇到,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保护自身安全非常重要的配置。而有些车企通过减少安全气囊的个数,使用较差的材料来达到减配的目的。比如主驾驶有安全气囊,副驾驶没有,8个减到6个,6个减到4个等等。这个需要消费者朋友在购买汽车的时候注意一下汽车配置,这是保命用的,疏忽不得。

 

  4、防撞梁

 

 

  不少朋友吐槽日本车减配防撞梁,虽说在高速碰撞下,防撞梁基本上没什么用。但是在低速状态下,防撞梁绝对可以保持车辆的完整性。因为不少日本车在日本国内也是没有后防撞梁的,国产的时候采用了日本标准,也就跟着没有了,然后没着没着,为了利益,也就不装了,照着日本车在国内的销量,真的省了太多的钱。那自然有不少车企也就慢慢得开始减配,或者是把材料换了,变薄变窄等等。

 

  5、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制动力分配(EBD)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它是在ABS的原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安全性,这样的配置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入门级的车上的。

 

  6.车身稳定控制(ESC/ESP/DSC等)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车辆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通过ECU控制前后、左右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确保车辆行驶的侧向稳定性。

  美国是要求每辆车都有ESP系统的,但是国内并没有这个要求,虽然成本不低,但是实用,更能提高安全性,建议买车的时候还是需要配的。

 

  其实说到底,车企减配都是通过两种方式,一个就是直接不装,一个就是使用低成本的材料,目的就是利益。但是这又和国家标准分不开,毕竟达到标准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另一个方面,不少消费者追求低价,不管什么配置,忽略了安全性的重要。所以,对于一些汽车的安全配置的钱不要省,反而一些华而不实的,比如真皮座椅等等,确实不需要太去追求,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真皮座椅可真帮不了你什么!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