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营销中心 选用 正文

汽车“双碳”战略如何落地?中汽协专家发表6点建议

2022-09-14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车行业贯彻“双碳”战略,既关系本行业未来,又深刻影响交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如何有效推动目标落地?

  快速增长、转型升级叠加落实“双碳”,汽车行业重任在肩、如“走钢丝”,考验着产业在发展中的平衡之道。2022年9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在京举办中汽协秋季媒体沙龙。在沙龙上,中汽协副秘书长何毅对汽车产业“双碳”战略进行解读,介绍了中汽协为推进这一目标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对此提出6大建议。据悉,11月8-10日,中国汽车论坛还将专门设置“双碳”主题论坛,汇聚各方力量,助力产业降碳。

640 (34).png

  汽车是交通领域“降碳”的重中之重,压力大、挑战多

  作为仅次于工业、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源,交通领域降碳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交通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近些年来复合增速明显高于全球交通碳排放增速(2.1%) 及我国整体碳排放增速(5.6%)。交通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机动车,而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80%,国内汽车的保有量现已超过3亿辆,并还在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汽车制造业企业1.6万家,同比增长4.6%。全国汽车制造业流动资产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另据中汽协统计,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6.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链长、就业面广;同时,汽车产品又是最大消费品,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拉动效应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稳增长的重要保障。

  从发展阶段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交通尚未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还在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而继续上涨。平衡高速增长与落实降碳这对当前存在一定“矛盾”的目标,十分考验汽车行业在复杂竞争环境中的抗压和应变能力。

  在推动降碳的具体工作中,汽车行业还面临多重挑战:由于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门类广、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协同难度之大,单一产业拿不下。如何通过多种路径挖掘汽车降碳潜力?如何加速推动老旧车辆更新?如何明确企业责任?如何完善碳管理政策标准体系……一系列问题加大了汽车行业落实目标的难度。

640 (35).png

  推动降碳,中汽协制定业内首个碳核算团标

  尽管如此,汽车行业仍在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在产品端,众多国内车企开发出更多新能源、清洁能源及低碳燃油车型,全面推动低碳零碳产品转型。

  在制造端,目前不少车企已经实施了绿色制造工程,开发低碳零碳新材料、新工艺,全面应用节能、节材、降耗技术,并因地制宜建设厂区光伏、开展能源梯次利用等。

  在采购端,车企加大了绿色采购,并引导、支持上游企业全面低碳转型,包括零配件产品的低碳零碳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此外,车企还开展再制造、可循环技术研究,支持报废回收环节循环发展,并积极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为服务行业发展,助力汽车“双碳”目标,中汽协组织行业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中汽协在重庆召开T10峰会。与会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都对“双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和要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江淮、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重汽等骨干企业,发布《重庆宣言》,向全行业发出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双碳’战略,抢抓电动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共同倡议。

  此后,为落实T10峰会要求和践行《重庆宣言》,在理事会领导下,中汽协“双碳”工作全面展开,通过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做好服务,为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今年5月,中汽协联合行业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开展《汽车行业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规范》团标制定工作,厘清企业边界、明确企业责任,解决企业碳排放核算问题;目前,团体标准《汽车行业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规范》第一稿已在参与企业内部发布。

  此外,中汽协还组织开展了汽车产品低碳发展技术路线与政策体系研究。通过与车企及社会机构广泛合作,梳理汽车产品低碳发展技术路线,科学、客观评估主流技术路线碳排放水平和潜力,对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建议;开展汽车产品及零部件出口对策研究,对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出口提供帮助。

  贯彻“双碳”目标,中汽协提出6大建议

  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是一项需要跨领域、覆盖全产业链、受多重因素影响的重大系统工程。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痛点,中汽协副秘书长何毅结合近期的调研工作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

  在宏观层面的工作原则上,何毅建议“统筹兼顾、稳健转型、协同发展”。他具体解释说,汽车行业涉及能源钢铁、石化化工、橡胶塑料、电力交通等诸多相关行业领域,从石油、矿产到总成件、电子器件,从能源钢铁到电力交通,产业链长,且几乎覆盖全部工业门类。同时,汽车从生产到使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

  因此,在落实“双碳”的过程中,传统汽车要有序退出,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稳健发展,企业要平稳运行,行业需要持续繁荣,以支撑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汽车“双碳”需要以全产业链共同低碳发展为支撑,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展做保障。

  在路径选择上,何毅认为,目前国内多技术路线低碳共存符合中国国情。其中,内燃机的存续应该由能源供给和市场消费决定,中国能源禀赋决定了在碳中和前多种能源并存,化石燃料还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量的供应。据相关机构报告,经过低碳技术开发的汽油机、柴油机、混合动力、增程式和天然气发动机,降碳10%-50%,这对交通领域碳达峰至关重要,内燃机仍是实现碳达峰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电动化、氢能化和生物质燃料是汽车零碳发展的产品方向,是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在产品供应上,何毅表示,要加速淘汰“双高”老旧车辆,加快降低新车单车碳排放,积极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

  “由于技术原因,在用车辆难以经过技术改造实现降碳,只能通过淘汰和减少使用来降低碳排放。”何毅呼吁,车企要加大力度为社会提供满足碳排放要求的新车产品,为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

  目前,车企减排的直接责任主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但由于汽车企业位居产业链末端,工序多、流程长、工艺复杂、零件数量多,产地分散,存在碳排放核算难以及时准确、企业责任难以核准明确等情况。针对这一落实目标、压实责任的关键问题,何毅提出,基于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组织边界清晰,企业责任明确,能够建立适合汽车行业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以适合车企碳排放管理和责任落实。

  “中国汽车低碳转型发展之际,恰逢建设汽车强国之时。在这一时期,政府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环境打造和条件提供上。” 因此,针对碳排放的管理政策思路,何毅建议:与汽车企业和汽车产品相关的碳管理政策,应以企业申报为主、准入为辅;内燃机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同源产生,减污降碳应协同进行,大气污染物、油耗、二氧化碳排放等控制指标和法规标准应统筹考虑。

  同时,建议管理部门要继续保持对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生产、消费者购买使用低碳零碳汽车;继续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对燃油限值、碳排放限值、新能源占比等产品管理指标不实行强制法规管理,特别是在“双碳”总目标受控的情况下,允许超排企业付费生产。

  中国汽车“双碳”转型,既处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整体转型之中,又影响着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既受人们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的影响,又积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尽管汽车行业在推进中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也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何毅认为,行业各方必须看到的是, “双碳”转型,加快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带来了建设汽车强国新机遇;低碳制造将助力达到先进制造水平。无论产品还是制造,中国汽车经过高质量发展,必将走上新境地。


来源:汽车纵横AutoReview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