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齐鲁石化面对合成橡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克服全年有效生产时间280天的实际困难,通过练内功、提品质、铸品牌,在“精”和“细”上下功夫,合成橡胶产量依然保持全国第一。
他们凭啥八年连站全国排头?
1月25日,摸着热乎乎刚刚下线的顺丁橡胶,齐鲁石化橡胶厂顺丁车间班长许方光笑开了嘴。“咱们的产量又拿了全国第一,当时搬再多的橡胶也值了!”
根据中国合成橡胶协会公布2017年行业数据显示,齐鲁石化以27.5万吨橡胶总产量,八年连站全国排头。
事实上,2017年是中国“十三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一带一路”影响力扩大,橡胶工业对橡胶材料的需求以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但国内合成橡胶产能结构性严重过剩局面仍未改变,新的环保要求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生产原料短缺、因装置大检修和错峰生产全年有效生产时间只有280天、新的环保要求发布,当这三大难题同时而来的时候,齐鲁石化橡胶厂坚持走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及节能环保的发展路线,通过练内功、提品质、铸品牌,在做好内功提升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呈现出了逆势增长,步步为赢的好局面。
价值最大化:一滴原料一粒金
目前国内生产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有原料配套、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反之亦然,国内已有10余套合成橡胶装置停产1年以上。在国内主要合成橡胶装置产能普遍大于年消费总量的供需环境下,全国投资建设合成橡胶装置的项目明显减少,中国石化关闭了一套41年生产历史的顺丁橡胶装置。
齐鲁石化橡胶厂作为全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设计生产能力近30万吨/年,拥有顺丁、丁苯8条后处理生产线,而外购原料丁二烯的比例占到了60%。
“原料优势不具备,就必须走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及节能环保的发展路线。”齐鲁石化橡胶厂副厂长陈兆辉说。
1976年由中国自行设计的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后,经过几轮改造,具备了年产7万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该厂多次成立顺丁橡胶“提产量、保质量”攻关小组,对制约长周期运行,影响产量、质量瓶颈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攻关活动,聚合转化率提高到84.43%左右,比2014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同时,推行设备故障和设备问题“双归零”管理,开展设备运行评估,组织预知性检修,装置凝聚系统运行周期由原来的4个月左右延长到6个月,日均产量达到210吨,装置稳定长周期运行使得顺丁橡胶丁二烯单耗仅为1003.1千克/吨,名列在中石化第一,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
“将每一吨原料效益最大化,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合成橡胶定制化供给和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弥补生产原料的不足,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陈兆辉表示。
品质为先:推动产品提质增效
在齐鲁石化刚刚发布的《2017年“完好装置”验收情况通报》中,橡胶厂6套生产装置全部通过完好装置验收,其中一丁苯装置以99.2分的总成绩,获得公司2017年度“完好装置”第一名。
精耕细作抓优化、精益求精抓生产、精打细算抓效益,齐鲁石化橡胶厂始终在“精”和“细”上狠下功夫。
“通过加大橡胶质量监管力度,严控工艺指标,从根源上发现并解决橡胶性能问题,努力提高优等品率,满足用户需求。”橡胶厂生产调度科科长白应峰说。
丁苯二车间主控制室小指标竞赛展板上,各班组红旗数量齐头并进,格外醒目。“这是真刀真枪的比拼,哪个班组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因为班组小指标竞赛成绩突出,10月份站上厂职工讲堂的丁苯二车间操作班长王洪波认真得说。
门尼、挥发份、油含量是成品橡胶重要的技术指标,该厂成型车间从基础胶乳的接收配制、凝聚单元的物料凝聚、干燥系统的挥发份控制直至成型岗位的压块、包装,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守操作方法,将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确保橡胶产品完美通关。
年终岁末时节,顺丁车间在对成品胶进行复检时,发现个别橡胶带有细微黑颗粒,职工们冒着严寒,将20多吨橡胶重新分拣,既保证了橡胶优等品率,又防止了质量投诉。2017年,齐鲁橡胶产品优等品率95.67%,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铸品牌: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品牌的建设和打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40多年来,“齐鲁橡胶”以较高知名度、较好美誉度成为全国合成橡胶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2017年3月成立的橡胶厂新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小组,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新产品SBR1723与山东某轮胎企业合作,产品应用性能,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赢得了华东市场的赞誉,打开了绿色、低碳橡胶产品市场,填补产品单一的短板,实现了企业产品提质升级。
2017年7月初,山东某轮胎企业的紧急供货求助,“我们急需SBR1723牌号橡胶,15号必须提货,否则就要停产了。”
面对客户的紧急需要,橡胶厂立刻调整应在月底生产该橡胶的计划,全力帮助客户渡过难关。成型车间立即组织职工用30多个小时完成设备深度清理消缺,为第一时间生产出优质橡胶提供保障。14日,第一批橡胶产品及时供给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陈兆辉认为,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产销研用一体化开发,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化、定制化生产,是合成橡胶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在橡胶厂,员工们都以自己强烈的责任心维护着“齐鲁橡胶”品牌。从2017年2月中旬至6月底,仅用5个月时间,新建的顺丁后处理废气处理装置拔地而起,对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周边环境保护都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了抢回装置大检修以及错峰生产耽误的时间,许方光和后处理三个班的工友,在设备突发故障停运时,顶着8月的酷暑,人工搬胶7.5小时,共33.75吨,以行动体现了爱厂如家的情怀。
2017年,齐鲁石化橡胶厂经济效益创近5年来新高。“一分钟产量就是800多元,效益决不能在我们手里流失。”许方光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