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汽车已经安装了胎压监测系统,轮胎扎了钉子系统为什么不报警?

2018-01-18中国轮胎商务网

  现在很多车型都配置了胎压监测系统,大家也都知道它的作用是检测轮胎的压力,如果轮胎的气压有变化,系统会以故障灯的型式告诉我们。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经常出现轮胎明明扎了钉子了,胎压灯却并不报警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很多人并不知道,胎压监测系统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另一种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一、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TPMS)

  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的系统,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

  不论是车胎缓慢的漏气,还是轮胎被刺破胎压快速降低,任何一个轮胎胎压低于标准胎压25%以上时,该系统便会警示驾驶人。其警示信号比较精确,并且能够在显示屏上直接显示每一个轮胎的实时气压。

  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分为外置型和内置型两种。其中外置型只需要把压力传感器拧在气门嘴上即可,而内置型则需要扒开轮胎,将胎压传感器放置在轮胎内贴在轮圈上。

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TPR)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汽车ABS刹车系统上的速度传感器来比较四只轮胎的转动次数。如果其中一只轮胎胎压较低,这只轮胎的滚动半径将变小,其转速就会比其他车轮快。通过比较四个轮胎之间的转速差,系统就可以判定轮胎的压力是否正常。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成本要比直接式低的多,它采用ABS系统同样的传感器和感测信号,只要把车载电脑在软件上作调整,便可以在车载电脑上扩展出胎压监测系统。当系统判定四个车轮气压不一致的时候,会点亮仪表盘上的胎压灯,并发出一定的声音警告驾驶员。

  这种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在使用中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它不能具体指示出哪一只轮胎胎压不足;如果四只轮胎的胎压同时在下降,那么这种装置也就失效了;此外,当车子行驶过弯路时,外侧轮转动次数会大于内侧轮转动次数,或者轮胎在沙地或冰雪路面打滑,特定轮胎旋转数会特别高。所以这种计算胎压的监测方法有很多局限性。

  分辨胎压监测系统是直接式还是间接式的也很简单,就看车里有没有轮胎气压显示屏。如果有,那就是直接式的;如果没有,只是在仪表盘上有一个警报灯,那就是间接式的。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当轮胎被钉子扎了以后,有可能漏气,也有可能不漏气。如果不漏气,轮胎气压没有变化,那胎压监测系统当然就不会报警了。相反,如果漏气了,为什么胎压监测系统还是不报警呢?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上。因为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是直接检测轮胎的压力,轮胎扎了钉子漏气了,压力变化就会立即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检测的是车轮的转速,即使轮胎的压力发生了变化,也需要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才能显示出来。所以轮胎扎了钉子漏气了,胎压灯不会立即点亮,而是需要行驶一定的里程,胎压监测系统监测到了车轮转速的不同,才会判定轮胎漏气,进而点亮胎压灯,警告驾驶员。

  这种情况有时也出现在汽车更换完新轮胎之后。很多车型在更换新轮胎后胎压灯就会点亮。因为在更换轮胎之前,系统已经将原来的车轮转速设为默认值。更换轮胎之后,由于新轮胎与就轮胎直径上有差异,所以汽车行驶起来新车轮的转速就与原来的车轮转速不同。当这个转速差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系统就会认为轮胎的气压异常,从而点亮胎压警示灯,事实上这是一种误报。消除的办法很简单:更换完轮胎后,持续的行驶一段时间,当胎压警示灯亮起后,长按胎压键30秒以上,系统就会重置,将新的轮胎参数设为默认值。

  轮胎胎压监测系统是重要的主动安全装置,该系统与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起被美国运输部和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列为作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之一,并且在汽车上强制装配。欧盟委员会强制要求从2012年开始所有汽车安装胎压监测系统。自2017年开始,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也要求强制安装该系统,这实在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好事,它可以极大的降低由于轮胎故障而引发的事故。但是现在很多车型上安装的都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这种系统还是有一定缺陷的,我们在日常使用中不要过度的依赖它,而应该更相信我们自己的眼睛。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