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这么刺激的轮胎涨价潮,还会来几次?

2017-04-07中国轮胎商务网

  自今年3月以来,一场覆盖全国很多城市的调控风暴仍然在蔓延,从一线城市到全国贫困县,从东部到西部,差不多有40多个城市出台了加强版的楼市调控政策。一时间,市场对房价的逻辑看法似乎变了,人们对购房的预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持币观望的心态骤然而生。

  然而,伴随着近5个月的轮胎疯狂涨价势头却似乎还在蔓延,4月轮胎涨价潮根本停不下来,貌似轮胎价格的狂欢盛宴才刚刚开始?

  涨价潮,一起来更刺激

  据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初步统计,4月正式涨价的企业至少11家,幅度在3%—10%不等,包括马牌、中策、万力、正新等国内外品牌,而且价格飞涨同样席卷北美、欧洲。涨价理由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橡胶炭黑等轮胎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轮胎制造成本水涨船高。除了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环保督察和终端需求带来的补库存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这一轮涨价潮的助推剂。

 

 

  你还想再来几次吗?别激动啦,下面将用三种姿势解读这次轮胎涨价基本面,让你看清楚背后的逻辑和趋势。

  1.政策维度:趋严成常态

  市场的好坏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这个不用多讲,久经沙场的你,自然懂得。

  这轮涨价潮,是在“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降成本 补短板”的大背景下,叠加通胀预期的原材料上涨、环保督察导致开工率下降,汽车消费升级带来终端市场的刺激消费和补库存行为而产生的。但目前来看,汽车消费升级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汽车销量暴涨后回落趋稳,原厂整车市场对轮胎的实际需求有限。原材料方面,橡胶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下跌调整,导致短时间内橡胶市场成交量惨淡,橡胶价格持续走低,炭黑市场也迎来寒潮。去产能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轮胎产能大省山东到2017年年底,拟淘汰全钢有内胎子午胎产能1500万条,斜交胎产能1200万条;到2020年末,该省计划淘汰全钢有内胎子午胎产能3000万条,斜交胎产能2000万条。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虽然我国轮胎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从整体来看,中低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低端产能,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适应国内外消费者选购优质、高性能、绿色节能安全轮胎的需求。这也应该是政策出台和导向的着力点,政策面将趋严不言而喻。

  2.供求维度:去库存明显

  供求规律是决定市场长期趋势的最基本逻辑。

  据了解,由于前期原材料和轮胎成品的价格过快过猛上涨,经销商在年前大量囤货,基本处于满库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终端需求大增的假象。导致年后轮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很大,当前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商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补库意愿非常低,轮胎厂出货不畅,销量较往年正常水平大减。而在产能方面,工厂年后复产,产销不平衡导致轮胎生产商的库存水平也在3月不断攀升,已经高于正常的库存天数。

  总体上看,年后足够消化1-2个月,预计5-6月份轮胎生产商的出货状况或会有所好转。

  3.价格逻辑:厂家挺价

  当前,轮胎的价格涨幅和原料涨幅间仍存在价差,轮胎厂利润压力不减,尽管目前涨价政策执行情况逐步提升,但终端市场跟进缓慢,代理商资金压力逐渐压制囤货的积极性,市场货源流通速度有所减缓。

  虽然当前原材料价格的跌幅较大,但短期内大的轮胎生产商挺价意愿较强,轻易不会降价销售,因为一旦轮胎价格开启下跌,根据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经销商的补库积极性将更低,厂家库存压力会更大。

  所以,短期内规模较大的轮胎生产商下调轮胎价格的可能性不大。后续轮胎生产商或许会采取其他手段而非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本质上还是向经销商让利。

  当前,轮胎价格走势虽然涨价声不断,但终端需求也出现不同的声音和犹豫观望的情绪。有轮胎人感叹:卖轮胎真累/夜深了在床边无法入睡/想着轮胎价格却让我更加疲惫/涨价时纯白忙,落价时活受罪/白天我把轮胎扛上背/深夜一瓶啤酒装醉/我到底该不该奉陪……

  当一个市场陷入真正癫狂的时候,也许才是要见顶的时候。就像日本房地产泡沫最狂热的时候,就是泡沫破灭前、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日本房价不会下跌的时候。或许,这轮行情还没结束,希望理性前行,且行且珍惜。

 

本文系中国轮胎商务网(www.tirechina.net)原创作品,若需转载务必以超链接的形式注明出处,转载时严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网有权对所有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