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涨价”成为轮胎行业最“热”关键词。4月份开始,多家国内轮胎企业纷纷宣布旗下产品价格上涨;至年底,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品牌相继公布了涨价声明。卡客车轮胎和工程胎首当其冲,之后乘用车轮胎也加入涨价行列。涨价的多米诺骨牌已经正式翻动,相比以往“含蓄”的涨价,这次的轮胎价格涨得“理所当然”涨得“来势汹汹”。
轮胎涨价潮的背后:仅源自原材料价格上涨?
首先,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是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确实是本次轮胎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天然橡胶主产国泰国今年受雨水天气影响供应量有所减少,加上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下滑,导致国外天然橡胶市场局部供应紧张。同时,青岛保税港区橡胶库存的减少,下游轮胎开工率走高等因素,市场供不应求造成价格走高。自2016年9月1日以来,所有轮胎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不断上涨,至12月20日为止,天然胶涨幅67%, 顺丁胶BR9000涨幅58%,丁苯胶SBR1502涨幅61%,炭黑N330涨幅86%,钢丝帘线2*0.30ST涨幅 100%,氧化锌涨幅99%,增长速度之快史无前例!轮胎价格上调自然不足为奇。
但除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导致轮胎涨价的重要因素还包括:
轮胎产业生存与竞争格局变化:中国轮胎行业经历了十年高速、粗放的发展方式,市场增速开始放缓,规模经济效益逐渐缩小,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象。接下来的“大浪淘沙”中,落后产能将逐渐退出和被淘汰,规模战、价格战将逐渐向实力战过渡,车主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从追求低价到追求高质转变。从产品驱动转化为消费者驱动,这次的涨价可能预示着轮胎行业的“拐点”。
国家政策刺激:2016年8月交通部和公安部针对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的治理新规导致10月份重卡销量同比增加49%。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国家对购买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乘用车的提前消费。整车市场的繁荣带动着轮胎市场的增长。另外,国家于2016年5月开始的环保整顿,关停不规范工厂也进一步搅动了市场供给,驱动价格上涨。
人民币贬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轮胎涨价潮的影响:轮胎行业终遇冬日暖阳?
自2012年以来,轮胎原材料的价格几经波动,但轮胎的价格却一路下滑,幅度高达30~40%跌至冰点。2016年国内外品牌接连不断的调价通知,上涨幅度均在3%-6%之间,似乎寒风凛冽的轮胎行业终于遇到了冬日暖阳。
但是轮胎涨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行业相互联系的系统里,一个动作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那么轮胎涨价潮对于行业链条上的参与者都有何影响呢?
品牌厂家:根据上述分析,轮胎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供需关系调节的结果。因此价格的上涨将为市场尤其是品牌厂家提供健康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短期内,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原料储备充足,价格上涨可能带来利润上扬,然而价格增长是否真正带来利润?以目前的轮胎价格涨幅对比原材料成本增长看来,还是减损的成分居多。如果原材料保持目前的价位,不排除轮胎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经销商:把握形势囤货的经销商可能会有短期的利润增长,轮胎价格上涨会提高经销商的库存所需资金压力,短期内可能意味着新一轮淘汰,但从长远来看,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其有利。
门店:门店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终端,所以涨价对于门店销售将造成较大压力。因此,重服务、重体验的门店将得到更多青睐,大型终端连锁将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也进一步推动着轮胎门店的转型升级。
消费者:相比较其他行业参与者而言,涨价对于消费者而言的益处是比较飘渺的,但是压力却更切实地转移到消费者(以及门店)身上。
竞争升级:如何赢得消费者青睐?
如上所述,轮胎价格上涨可以保证健康的利润空间,以让从业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各方参与者来说,按照市场规律行动,回归商业本质,从根本上来说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有着促进作用。然而,最终的涨价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将分摊到消费者身上,同时随着竞争加剧,消费者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方参与者(尤其是品牌和门店)日益关注这一话题——如何赢得消费者青睐?
更优质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轮胎不是快消品而是必须品,同时是关系重大的安全件。因此,对于轮胎品牌方来说,坚持不懈的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是最根本的竞争力。这要求轮胎厂商加强本地研发投入,结合当地路况开发更适合、更高科技的产品;同时更加注重生产质量管控,确保每一条轮胎的品质。
加强细分市场优势:随着国内外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市场竞争日益剧烈。而没有任何一款轮胎,可以满足所有路况的需求,也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生产适合所有路况的轮胎。一个品牌在产品功能上必须要体现其主要的市场定位,抓住这细分市场的优势,避免同质产品无序竞争。
重视服务和体验:当今,消费者对服务和体验的要求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牌化、一体化的汽车保养服务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专项的定制服务以满足其多元个性化需求将有更大的竞争力。通过更精准的产品、更惬意的环境、更专业的服务、更贴心的后续服务,更多样化的关联产品,可以让消费者更加贴近轮胎这个相对低参与度的汽配品类,更关注产品本身和服务水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