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轮胎商务网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成为北京车展一大亮点

2010-04-27中国轮胎商务网

  201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在北京举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备受关注的时下,参展企业竞相展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型。在这股潮流中,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不可忽视的力量。本届北京车展上,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

  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中国知名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展示了包括双模电动轿车在内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一款纯电机驱动汽车,充满电后单次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据介绍,该车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而且在动力和加速性能上不逊于传统燃料汽车。比亚迪汽车公关部经理张璇女士告诉记者,比亚迪研发的纯电动的出租车型即将在中国深圳市亮相,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在配套设施方面,比如比亚迪汽车公司所在的深圳市,有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振兴计划,现在已经有三个专业的充电站,100多个充电桩,到2015年,全深圳市要建立起一万多个充电的设施。”

  而刚刚完成对沃尔沃轿车业务收购的吉利集团则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开设了“新能源主题公园”,展示了2款电池动力车、2款混合动力车型,还有一款可以太阳能为动力源的车型。此外,来自浙江省的永源汽车公司和来自河北的双环汽车公司等企业也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他们开发的纯电动汽车能够满足城市人群日常出行的需要,部分车型已经开始出口销售。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开发新能源车型的热情,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认为,这是基于企业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所作出的判断。而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角度来说,在当前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制定中国交通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一方面要优化已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开发节能汽车。另一方面,要开始技术转型,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型能源动力系统。这两方面构成一种并行互动的双重战略,从而实现中国车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欧阳明高说:“我们必须开发新型的能源动力系统,这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所共同依托的动力系统平台,核心还是改变能源动力系统。它的基础还是开发先进的发动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替代燃料系统,从而在这个基础上构成不同的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等,不同的车型。”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倪军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已经成为全世界汽车界的潮流。“实际上为了创造出这种清洁汽车有多种途径,现在比较常用的有从提高它的内燃机本身效率,以及找一些替代原料,包括用电来取代传统的燃料。”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两亿辆左右,此后还将一直持续增长到2050年。而到2020年,中国的车用燃料消费将达到3亿吨左右,按照石油的出油比来看,需要6亿吨的石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目前来看,发展的方向包括混合式动力车型、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等等。而在这些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投入。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每年有3到5个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我们的纯电动车去年12月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今年将实现产业化的上市。”

  现在,中国已经有100多个新能源车型能够规模商业化,其中包括很多自主品牌。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决定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不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技术成熟程度、产业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相关的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等都有待提高等等。

  为此,中国政府在2009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要在未来三年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汽车总销量的5%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计划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正积极探索和地方政府以及石油、电力企业的合作模式,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创造条件。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覆盖的部分城市进行新能源车道路)试运行,包括海口、杭州、郑州、新乡。”

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http://www.tirechina.net打 印关 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为您服务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3 Tire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rechina.net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服务热线:0754-88650298 在线服务QQ:1525237793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