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国外的专业杂志称:中国在轮胎翻修领域呈现着巨大的潜力,其翻胎与新胎的比例约为1∶20。
目前在中国,每年轮胎产销量1亿余条,但只有350万条货车轮胎得到翻新。全国现有一定规模的翻胎厂大约300家,这些翻胎厂中大多数厂家每月的产量是1000条。翻胎厂用自己的胶料配方和用模具硫化这一现象在中国仍然很普遍。虽然预硫化方式呈增长趋势,但模具
硫化仍占市场比例的95%。从目前看,轮胎翻新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主要是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制约:
其一,轮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不当和一胎跑到底的陋习,使硫化翻胎工艺很难挑选到适合的胎体,禁止进口胎体的现行政策又加剧了这种困境。
其二,由于进口商品须缴纳20%的进口税和17%增值税,因而轮胎翻修材料进口到中国非常不易,但其价格仍有竞争性。大多数预硫化胶都是从东南亚进口的,这说明预硫化翻新胎仅仅比新胎略便宜一点。购买一条10.00-20的预硫化翻新胎要花费500元人民币,而购买一条新胎包括垫带和内胎才600~700元。购买一条模压硫化翻新胎只需花费预硫化翻新胎一半的价格。这就意味着采用预硫化工艺的翻胎厂必须清楚地表明他们的轮胎具有至少同新胎一样的品质。实际上,预硫化翻新胎的销售往往局限在一些能与公共大巴车队做成交易的大城市和拥有大型运输实体的沿海城市,小型车队和私家车的拥有者倾向于购买新胎或模压翻新胎。
其三,轮胎子午化虽然呈增长趋势,但仍停留在30%左右的水平上。由于子午线轮胎数量的不断增长而且精品新轮胎在其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可以预见,预硫化翻新胎工艺的条件将越来越有利。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翻胎业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不知翻胎业能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自身的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轮胎商务网 微信公众号(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轮胎商务网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轮胎商务网 ”。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